回到主页

展评|一个只存在几秒钟的展览

文| Lulu

当视觉和嗅觉将人的感知向两个相反的极端拉扯时,哪一方会占上风呢?

展览:一个只存在几秒钟的展览

展览地点:未知

时间:2019年1月2日晚

艺术家:Sara,女,澳大利亚建筑师。7年前赢取了中国海南的一次国际建筑竞赛,因而移居上海。本次展览是Sara的个展。

两栋单层的欧式建筑呈“7“字行排布,门廊上整齐地排布着爱奥尼式柱廊,室内比印象中的希腊神庙要空旷,石头严丝合缝地落在一起,每一块都是簇新的。与大英博物馆有几分相像。

Sara的展览就在这两栋中间并不相连的独栋建筑内。

与其说这是艺术展览,不如说这是一个发生在艺术品般的建筑内的菜市:米白色高耸的穹顶下,Sara将北京的食物按颜色分堆整齐地码放成块状,直接堆放在地上,新鲜而大得出奇的水果、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卤煮在展厅内堆成一个个彩色的豆腐块,零零散散。

我很奇怪为什么我没有闻到任何食物的气味,惊觉刚才是在梦里。于是从身边拿纸笔写下了这个梦,想第二天早上可以告诉Jan:“那个前两周碰到的建筑师Sara,我梦到她办了个奇怪的展览!”

再一转念,纸笔不见了——原来我还是在展厅。可是我转念间,展厅内似乎过了足有3天,食物堆的底部已经开始流出积液,而顶部的食物仍然饱满鲜艳,观展的人开始用袋子争相装入完好的食物,装满后便急匆匆的离开。

这时候我才发现,除了展出的食物外,还有残缺的身体部件,不是大卫、维纳斯那种残缺而美的大理石雕塑,而是真正用人的身体部件构成的装置,和“食物豆腐块”一起在空旷、明亮的展厅内陈列着。

而作为一名建筑师背景的艺术家,Sara用即成主义的手法创作有一丝讽刺意味——“即成”是“定制”的反义词,而每一件建筑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为场地“高端定制”的将食物和肢体进行粗暴地堆砌,也可以反过来看成是在菜市场(场所)中将除了食物和肢体之外的视觉元素全部抽离,置于纯粹的真空(展厅)中,即便保留了最重要的元素,场所还是消失了。

“当视觉和嗅觉将人的感知向两个相反的极端拉扯时,哪一方会占上风呢?” 在这样想着的时候,我真的醒了。

第一篇展评给这一个只存在过几秒钟的展览。

我有些苦恼于要不要告诉Sara我为她在梦里已经策划好一场个展。如果她真的要办这场展览,去哪里找那么多身体部件呢?

所有文章
×

还剩一步!

确认邮件已发至你的邮箱。 请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,完成订阅。

好的